平均產量:畝產1800kg
用途:鮮食菜用型
生育期:早熟品種,生育期60天左右
塊莖特征:塊莖略扁圓型,表皮光滑,芽眼極淺,淡黃皮淡黃肉
淀粉含量:18.5%
休眠期:休眠期短,50天左右
栽培密度: 4500~5000株/每畝
抗病性:抗晚疫病、PVX、PVY和PLRV花葉和卷葉病毒病,不抗瘡痂病
適宜范圍:二季區做春、秋兩季種植,四川馬鈴薯主產區
特征特性:
早熟馬鈴薯品種,生育期60天左右。株型直立,株高55厘米左右,生長勢較強。莖綠色,復葉大小中等,葉緣平展,葉色深綠,分枝數少;ü诎咨,天然結實性中等,有種子。塊莖略扁圓型,淡黃皮淡黃肉,表皮光滑,大而整齊,春季大中薯率可達97.6%,芽眼極淺,結薯集中。炒食品質優,炸片色澤淺。田間鑒定調查植株較抗晚疫病、PVX、PVY和PLRV花葉和卷葉病毒病,生長后期輕感卷葉病毒病,不抗瘡痂病。苗期接種鑒定中抗PVX、PVY花葉病毒病,后期輕感卷葉病毒病。
品質分析:
干物質含量18.5%,還原糖含量0.51%,粗蛋白1.85%,VC29.1毫克/100克鮮薯。
產量表現:
一般畝產2000公斤左右。
栽培要點:
1、該品種耐肥水,適合保護地和地勢較低的地塊種植。不耐旱,不抗瘡痂病,因此不適合在干旱的含鹽量高的地塊種植。
2、播前催芽,施足基肥,加強前期管理,及時培土中耕,出苗后及時澆水,結薯期和薯塊膨大期不能缺水,收獲前一周停灌,以利收獲貯存。
3、二季作地區適合與棉花、玉米等作物間、套作。
4、二季作留種春季適當早收,秋季適當晚播,并注意及時噴藥防蚜,拔除病株。